本文是学习GB-T 33126-2016 胼胝拟毛刺线虫检疫鉴定方法. 而整理的学习笔记,分享出来希望更多人受益,如果存在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本标准规定了胼胝拟毛刺线虫的检疫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胼胝拟毛刺线虫的检疫鉴定。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830 拟毛刺线虫属(传毒种类)检疫鉴定方法
SN/T 1157 进出境植物苗木检疫规程
SN/T 1158 进出境植物盆景检疫规程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内齿针 inner onchium
形成于食道内壁上,可以向前推进,与取食有关的食道齿针。
3.2
乳突 papilla
突出于虫体角质层上乳头状的结构,具有感觉功能的器官。
3.3
体孔 pores
虫体体内腺体在体表孔状的开口。
3.4
附着器 supplements
从雄虫虫体角质层分离出来,具有附着功能,特别是在雄虫交配时,起到粘着作用的一种分泌器官。
下列符号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L — 虫体体长(μm)
a 体长/最大体宽
b — 体长/虫体前端至食道与肠连接处的距离
c —— 体长/尾长
Onchio. 齿针长度(μm)
V 虫体前端至阴门的距离×100/体长
GB/T 33126—2016
T —— 泄殖腔口到精巢末端的长度×100/体长
Spi. — 交合刺长度(μm)
Guberna. 引带
中文名:胼胝拟毛刺线虫。
英文名:Stubby-root nematode。
学名:Paratrichodorus porosus(Allen,1957)Siddiqi,1974。
分类地位:隶属线虫门 Nematoda(Rudolphi,1808)Lankester,1877, 无侧尾腺纲
Adenophorea Linstow,1905,三矛目 Triplonchida Cobb,1920,毛刺总科
Trichodoroidea(Thorne,1935)Siddiqi,
1974,毛刺科 Trichodoridae(Thorne,1935)Siddiqi,1974,拟毛刺线虫属
Paratrichodorus Cobb,1913。
传播途径:感虫寄主植物根围、土壤、介质土是远距离传播主要途径。
胼胝拟毛刺线虫的其他信息参见附录A。
将现场检疫中发现的介质土、土壤以及植株根土样,送实验室经改进的贝尔曼漏斗法或浅盘法分离
所得的线虫,制成临时或永久玻片,在显微镜下,对线虫形态鉴别特征进行仔细观测并测计相关参数,依
据本标准描述的形态特征和基本生物学信息,按照系统分类学方法,鉴定其生物学种类。
生物显微镜(100×以上的系列倍数)、体视显微镜(10×以上,具透射光源)、电热恒温箱、载玻片和
凹玻片、盖玻片、分样筛(100目、200目、500目)、烧杯(500 mL、1000
mL)、漏斗、漏斗架、乳胶管或硅
胶管、止水夹、小镊子、剪刀、挑针、浅盘、线虫滤纸或卫生纸、酒精灯、钟面皿或培养皿、加热板、干燥器、
试管。
福尔马林(甲醛4%)、乙醇(96%)、纯甘油、指甲油、石蜡、凡士林。
对花卉、观赏植物、果树和蔬菜等的植株和根茎部分进行检查,注意检查是否矮化和/或粗短变化、
以及须根变少等症状。有可疑症状的取可疑症状样品及根围土,如无可疑症状的则随机抽取植物根围
土或介质土,样品置于塑料袋中,封存,标记后及时送实验室检测。
具体抽样方法按 SN/T 1157 和 SN/T 1158 执行。
采用改进的贝尔曼漏斗法(参见附录 B)或浅盘法进行线虫分离。
GB/T 33126—2016
临时玻片标本制作和永久玻片标本制作参见附录 C。
在显微镜下观察线虫的形态结构,重点观察虫体形态、齿针、食道腺、排泄孔、生殖系统、体孔、交合
刺、乳突、附着器等形态结构、数量、着生位置等,拍摄显微照片,并对线虫
L、Onchio.、a、b、V、Spi.、
Guberna. 等进行测计和形态鉴定。
虫体角质层经热杀死或遇酸性固定液后强烈膨大。食道通常从背侧覆盖肠,极少不覆盖肠。
生殖系统双生殖腺,对生,受精囊有或无;无受精囊时,精子充满子宫,在生殖腺端部极少有精子。
有50%的种类存在侧体孔,极少发生在阴门前区。阴道短,明显小于阴门处1/2体宽;阴道收缩肌不明
显;阴道骨化结构小或不明显;阴门孔状或呈纵裂或横裂状。
雄虫少见,仅有26%的种群有雄虫。雄虫腹中颈乳突无,如果有,通常只有1对颈乳突位于排泄孔
附近,极少有2对颈乳突存在。侧颈乳突无,如有,通常有1对乳突位于齿针基部或排泄孔附近。尾直,
有交合伞,或模糊,或明显。精子大,亚圆柱形的具腊肠形的精核;小的具卵圆形或圆形的精核;长形的
具长形的精核;中等大小的具圆形或梭形的精核,或精核不明显。交合刺悬肌不明显;交合刺直。具
1个或3个腹中前泄殖腔附着器,有时有4个,在交合伞区,通常有2对附着器,第3个发育不良,位于
交合伞前区,有些种类,只有1个附着器存在。通常具1对亚腹泄殖腔后乳突。有1对泄殖腔孔存在,
极少无。
8.5.2 拟毛刺线虫属与近似属的鉴定特征
拟毛刺线虫属与其近似属的鉴定特征比较见 GB/T 24830。
8.5.3 胼胝拟毛刺线虫与近似种类形态特征比较
拟毛刺线虫属线虫有效种类共有49种,胼胝拟毛刺线虫的近似种类是拟胼胝拟毛刺线虫
P.pa- raporosus,两种拟毛刺线虫的形态区别参见附录 D;
该两种线虫区别于同属其他种类的特征是具有腹
中体孔,无侧体孔;拟毛刺线虫属重要种类二岐检索表和多岐检索表见GB/T
24830。
8.5.4.1 测计值[根据 Decraemer(1995
年)]
正模标本雄虫:L=620μm,a=19,b=4.6,T=64,Onchio.=43μm~48 μm,Spi.=38μm,
Guberna.=12 μm。
雄虫(10个不同种群均值):L=530μm~770μm,a=15~25,b=4.0~6.0,T=55~74,Onchio.=
43μm~48μm,Spi.=36μm~39μm,Guberna.=12μm~13μm。
雌虫(10个不同种群均值):L=420μm~867μm,a=13.6~29,b=3.1~6.2,V=51~59,Onchio.=
39μm~58.1 μm。
8.5.4.2 形态描述
两性生殖成虫体孔在不同的种群之间的变化较大,具内齿针;排泄孔位于神经环和后食道球基部之
GB/T 33126—2016
间。食道腺通常从肠腹侧或亚腹侧短覆盖肠(见附录 E)。
雌虫:体圆柱形,尾端钝圆,热杀死后,体直,或略向腹弯。角质层固定后略膨胀。头区略缢缩,唇乳
突明显突出;侧器呈花瓶状,具椭圆形开口,下接感觉器囊。齿针茅状,略弯。食道腺呈囊状,从肠腹面
短覆盖肠前端。排泄孔位于食道腺中部附近。腹中体孔位于阴门前后,通常阴门前1个~2个,之后
1个~2个(不同的种群,腹中体孔数有变异,通常为2+2型,即阴门前后各有2个,也有4+4型、
1+4型、2+1型、3+4型、2+3型、1+2型、2+0型等);无侧体孔。阴门孔状;阴道短,宽圆矩形或梯
形,极少成酒桶形。阴道骨化片侧面观明显可见,椭圆形(或圆润三角形),分离;受精囊无分化;子宫内
精子非常少。精子大,长椭圆形,精核腊肠形。肛门位于亚体端;尾斜圆形至半球形,侧尾孔1对。
雄虫:极少;头区、齿针和食道与雌虫相似。腹中颈乳突位于排泄孔之前7
μm~12μm 处,距体前 端63μm~76μm,
侧体孔1对与颈乳突水平。尾短,圆锥形;交合伞完整,包被尾部。精巢单生,直;精
子大,腊肠形;交合刺杆直,横纹分布于除杆区两端以外的区域,柄硬化;引带线形,背端微膨大,与交合
刺平行。泄殖腔前亚腹中附着器2个,位于泄殖腔收缩区内,分离。泄殖腔后亚腹乳突1对。尾端体孔
符合8.5.4形态鉴定对应特征的,结合其寄主、地理分布和传播方式等信息,判定为胼胝拟毛刺
线虫。
若鉴定为胼胝拟毛刺线虫,则杀死固定线虫,制成永久玻片保存。
对带虫病株、土壤或介质土,用保鲜袋封存于5℃~10℃的冷藏条件下,并标明样品编号、截获日
期、截获人、寄主名称、运输工具名称、输出国名等,带病植株样品应至少保存一个月,土壤和介质土应至
少保存6个月,以备复验、谈判和仲裁。
GB/T 33126—2016
(资料性附录)
胼胝拟毛刺线虫基本信息
A.1 名称
中文名:胼胝拟毛刺线虫。
中文异名:多孔拟毛刺线虫。
英文名: stubby-root nematode。
学名:Paratrichodorus porosus(Allen,1957)Siddiqi,1974。
学名异名:Trichodorus porosus Allen,1957;Trichodorus bucrius Lordello
&. Zamith,1958;Pa-
ratrichodorus(Atlantadorus)porosus(Allen,1957)Siddiqi,1974。
A.2 症 状
胼胝拟毛刺线虫通常在根尖取食,游离于根围土壤中,从不进入根部;因取食为害导致根系减少,根
系生长衰退,形成粗短根和小根结(如图 A.1)。
style="width:7.39325in;height:4.91986in" />
注 :引 自 Brown(CABI,2014)。
图 A.1 拟毛刺线虫为害症状
A.3 寄主范围
主要寄主有:洋葱 Allium cepa、结球甘蓝 Brassica oleracea var.
capitata、白菜 Brassica rapa subsp. chinensis、茶花Camellia
sp.、茶Camellia sinensis、粗柠檬Citrus jambhiri、柠檬 Citrus limon、 橘
Citrus reticulata、脐橙 Citrus sinensis、柚子 Citrus x paradisi、山药
Dioscorea sp.、胡桃 Juglans regia、秘鲁番茄 Lycopersicon
peruvianum、芭蕉 Musa sp.、香蕉 Musa nana、桃 Prunus persica、西洋 梨
Pyrus communis、山杏 Prunus armeniaca、悬钩子 Rubus loganobaccus、甘蔗
Saccharum officina-
rum、 高粱 Sorghum bicolor、万寿菊 Tagetes erecta、孔雀草 Tagetes
patula、葡萄 Vitis vinifera。
GB/T 33126—2016
野生寄主有:日本枫 Acer palmatum、糙叶树 Aphananthe aspera、青木
Aucuba japonica、青竿竹 Bambusa tuldoides、布迪椰子 Butia sp.、紫珠
Callicarpa japonica、昌化鹅耳枥 Carpinus tschonoskii、 日本栗 Castanea
crenata、米楮 Castanopsis carlesii、木麻黄 Casuarina
equisetifolia、朴树 Celtis sinen-
sis、连香树 Cercidiphyllum japonicum、樟树 Cinnamomum cam
phora、红淡比 Cleyera japonica、日本
柳杉 Cryptomeria japonica、交让木 Daphniphyllum macropodum、八角金盘
Fatsia japonica、银 杏
Ginkgo biloba、山桐子 Idesia polycarpa、齿叶冬青 llex
crenata、全缘冬青 Ilex integra、铁冬青 Ilex rotunda、 刺柏 Juniperus
sp.、日本厚朴 Magnolia hypoleuca、小果野蕉 Musa acuminata、舟山新木姜
子 Neolitsea sericea、松柏类、赤松 Pinus densiflora、假北美乔松 Pinus
pseudostrobus var. pseudostro- bus、黑松 Pinus thunbergii、海桐
Pittosporum tobira、梨 Pyrus sp.、麻栎 Quercus acutissima、袍 栎
Quercus serrata、柳栎 Quercus salicina、杜鹃Rhododendron
indicum、东北红豆杉 Taxus cuspidata、厚
皮香 Ternstroemia gymnanthera、珊瑚树 Viburnum odoratissimum、玉米 Zea
mays。
其他寄主有:咖啡黄葵 Abelmoschus esculentus、蒜 Allium sativum、龙头竹
Bambusa vulgaris、笋 瓜Cucurbita maxima、桉树 Eucalyptus sp.、无花果
Ficus carica、栀 Gardenia sp.、大豆 Glycine max、 棉花 Gossypium
sp.、大麦 Hordeum vulgare、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女贞 Ligustrum
lucid- um、 羽扇豆 Lupinus sp.、垂丝海棠 Malus domestica、桑 Morus
alba、油橄榄 Olea europaea、美洲 Persea americana、枳 Poncirus
trifoliata、欧洲李 Prunus domestica、圆叶樱桃 Cerasus mahaleb、日本
樱花 Prunus serrulata、杜鹃 Rhododendron sp.、蔷薇 Rosa sp.。
A.4 地理分布
胼胝拟毛刺线虫的地理分布如下:
欧洲:意大利、葡萄牙、俄罗斯、英国;
亚洲:中国、印度、伊朗、日本、韩国、斯里兰卡、乌兹别克斯坦、越南;
非洲:南非;
北美洲:美国;
中美洲:哥斯达黎加;
南美洲:巴西、智利;
大洋洲: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
A.5 生物学和生态学
胼胝拟毛刺线虫通常发生在沙土或者沙壤土中,在土壤中的分布集中在土层下0
cm~60 cm 之 间,在土层下45 cm 处的虫口密度最高。在土层下60 cm~105 cm
之间的虫口密度低,通常偶有分布。
在实验条件下,在玉米上的繁殖发育温度为18℃~35℃,最适温度为24℃。29℃时,虫口密度急剧下
降,最低繁殖发育温度分别是12℃和35℃。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在茶树(Camellia
sp.)根围,胼胝拟
毛刺线虫的虫口数量在7个月以内从750条增长到17730条。
胼胝拟毛刺线虫对茶树根系可造成严重危害(Barriga,1965),在实验条件下,也可直接危害玉米和
高粱(Chèvres-Roman
等,1971)。该线虫还可能是中国山药黑腐病的致病因子(Nishizawa,1973)。
Ayala 和
Allen(1968)曾报导在实验条件下胼胝拟毛刺线虫可传播烟草脆裂病毒加利福尼亚小种,
Weischer和 Brown(2000)
也报导了该线虫北美群体是烟草脆裂病毒属某种的传播介体,但 Zheng 等
(2004)通过对一些中国的胼胝拟毛刺线虫群体在烟草上取食后,研究其是否带毒等,未获得相关病毒。
GB/T 33126—2016
(资料性附录)
线虫分离方法(改进的贝尔曼漏斗法)
将口径为12 cm~15 cm
的漏斗固定在支架上,在漏斗内置1网筛(20目~50目),下端接1段乳胶
管,管的近末端用止水夹夹紧,或直接将1指形管套入乳胶管内(见图 B.1)。
在网筛底座上垫1层面巾 纸,将土样均匀地平铺在纸上,约1 cm
厚,置入已加水的漏斗中(水面离漏斗口缘约1.5 cm), 检查水面
是否没过样品表面,如不足,加水到刚没过样品表面为宜。在23℃±3℃下静置24
h,如果低于该温
度,应根据实际情况延长静置时间,之后,打开水夹,用培养皿或凹面皿接取下层水液10
mL, 用于镜检。
style="width:5.8067in;height:7.60012in" />
说明:
1——漏斗支架;
3——漏斗;
4——乳胶管;
5——止水夹。
图 B.1 改进的贝尔曼漏斗分离装置
GB/T 33126—2016
(资料性附录)
试剂配方和玻片标本制作方法
C.1 FG 固定液配方
福尔马林(甲醛4%) 10 mL
纯甘油 1 mL
双蒸水 89 mL
C.2 脱水液的配方
C.2.1 脱水液 I 的配方
96%乙醇 20 mL
纯甘油 1 mL
双蒸水 79 mL
C.2.2 脱水液Ⅱ的配方
96%乙醇 95 mL
纯甘油 5 mL
C.3 临时玻片标本制作方法
C.3.1 线虫杀死固定
线虫杀死固定方法如下:
a)
准备洁净的载玻片、盖玻片,载玻片上滴少许蒸馏水,于体视显微镜下将数条新鲜线虫挑入
液滴;
b)
将载有线虫的载玻片置于酒精灯上加热,同时在火焰上左右移动,观察虫体体形,当变直后,
马上停止加热。
C.3.2 制片
制片方法如下:
a)
在盖玻片所及范围内的载玻片上加2根~4根玻璃丝,加盖盖玻片,并尽量将气泡排出;
b)
用解剖针挑取少许凡士林,均匀涂于盖玻片四周,数量以其融化后刚好将盖玻片四周封闭
为宜;
c) 用稍微加热的解剖针将涂于盖玻片四周的凡士林全部熔化;
d)
当凡士林凝固之后,检查是否已将盖玻片四周完全封闭,如有空隙,重复a)~c)。
GB/T 33126—2016
C.4 永久玻片的制作
C.4.1 线虫的固定
线虫的固定方法如下:
a) 将分离的新鲜线虫挑入盛有0.5 mL~1mL 水的线虫小皿内;
b) 将盛约1.5 mLFG 固定液的试管置于酒精灯上煮沸;
c) 迅速向小皿内加入煮沸的FG 固定液,热杀死同时固定线虫,线虫需固定24
h 以上。
C.4.2 线虫的脱水
线虫的脱水方法如下:
a) 在小皿内加入约2 mL~3mL 脱水液I,
并将其敞口置于盛有1/3体积酒精的密闭干燥器中,
置于37℃~42℃的恒温培养箱中过夜;
b)
将小皿从干燥器中取出,观察液面情况,如果接近皿口缘,需在显微镜下小心吸去上层液,加入
脱水液Ⅲ1 mL~2mL, 用小皿盖半盖住小皿口,置于37℃~42℃的恒温培养箱中,每3
h~4h 视 小皿中的液体蒸发情况,分2次~3次加入脱水液Ⅱ;
c) 将小皿移至密闭的含干燥剂的干燥器内,线虫标本即可用于制做永久玻片。
C.4.3 制片
制片方法如下:
a)
在酒精灯上加热打孔器,蘸取少量石蜡后置于载玻片中央,冷却后形成一蜡圈;
b)
用细针挑一小滴纯甘油于蜡圈中央,将已脱水的线虫移入甘油滴,并使其沉底;
c)
取洁净盖玻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轻轻覆盖于蜡圈上,移至预热的磁力搅拌器上加热,同时注
意排出气泡;
d)
待蜡圈完全融合后将载玻片移至实验台冷却即可,并用指甲油沿盖玻片的四周进行封片。
GB/T 33126—2016
(资料性附录)
胼胝拟毛刺线虫与近似种的形态区别
胼胝拟毛刺线虫与拟胼胝拟毛刺线虫的形态特征比较见表 D.1。
表 D.1 胼胝拟毛刺线虫与拟胼胝拟毛刺线虫的形态特征比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B/T 33126—2016
(规范性附录)
胼胝拟毛刺线虫形态特征图
胼胝拟毛刺线虫形态特征图见图 E.1 和图 E.2。
style="width:8.97996in;height:12.4267in" />
说明:
A~F 雌虫: D——前体部腹面观;
A—— 唇区正面观; E—— 阴门腹面观;
B——整体; F——阴道区域。
G~K 雄虫:
G — 食道区域;
H — 精 子 ;
C——生殖系统腹面观;
注 :A~J 引 自 Decraemer,1995;K
引 自 CABI,2014。
I — 前体部;
J,K——尾部。
图 E.1 胼胝拟毛刺线虫Paratrichodorus
porosus(Allen,1957)墨线图
GB/T 33126—2016
style="width:12.40668in;height:9.27322in" />
说明:
a~i雌虫:
a — 整体;
b~f—— 前体部;
g — 部分生殖腺;
h — 阴门;
i ——尾部。
a~b,d~g侧面观。
c,h~i腹(亚腹)面观。
注1:标尺a:50μm,b~i:10μm。
注2:标本属于昆明百合种群。
图 E.2 胼胝拟毛刺线虫 Paratrichodorus
porosus(Allen,1957)照 片
GB/T 33126—2016
更多内容 可以 GB-T 33126-2016 胼胝拟毛刺线虫检疫鉴定方法. 进一步学习